2021年落下帷幕,大大小小的考試暫告一段落,也是時候回顧整理一下,看看這一年下來的考試考情如何,又有哪些變化值得我們關注?
沃邦教育各大學科教研組的各位老師從12月初就開始忙碌,為正在備考的同學們整理編纂了2021年的各科考情。
今日起將陸續與大家見面,一整年的考情干貨都在這里,小伙伴們多加關注哦~
本文作者:金老師-沃邦教育SAT教研組
考情回顧

綜述
2021年是疫情過后的SAT考試中題目數量恢復穩定的一年,預計后續應該會有北美10月和12月的題目整理出來。
目前統計到了一共12套題目的內容,其中包含6場北美常規卷,1場北美學校日卷,5場亞太國際卷,
總體來看文章主題和出題思路沒有較大變化,但是CB作為出題方其實一直有投入試卷研發。
盡管我們每年都會總結和預測一些規律,但是不得不承認唯一不變的就是CB一直在做細微的調整和改變,從而使得這個考試更加科學嚴謹,既有規律可循又不乏一些嘗試創新,這也是每個學生在學習SAT閱讀這門課程中需要不斷掌握的Critical Thinking考試思想的一種體現。
另外,由于疫情原因國內多數學生無法赴港澳考試,只有個別外籍學?梢栽谛冗M行考試,還有一部分是美高的學生,而在北美場次和亞太場次的文章主題方向上二者還是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考區進行相應的準備。
文學
首先,小說部分今年呈現的趨勢較以往還是有較大不同,近年來經典作品的場次也是逐年遞減,去年和前年還各有2次,
今年的小說全部是當代作品,離我們最遠的年代也是1985,所以文字本身難度并不大,主要還是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的把握比較重要。
而小說在歷年考試中也都有呈現出一些經典的主題,比如移民話題是每年必考的主題,今年的移民更是亞非拉裔作家占了齊全,小說主人公有華裔,日裔,印度裔,尼日利亞的,古巴的,甚至還有烏克蘭的。
故事情節也不僅僅局限于移民去美國后的生活,也包含回到故鄉后的見聞相關情節,還有美國人旅居海外再回美國的情節,當然故事本身都是再講希望能夠更好的融入當地的文化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移民類話題絕大多數都出現在北美卷,大概是為了體現美國文化的多元性吧。第二類重要話題是關于成長的,主題大多是成長或者是生活工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煩惱,慢慢又有了一些進步或者感悟。
當然
SAT很注重女性話題所以這類小說當中的主人公也多數是女孩。
最后一類是關于兩代人的代溝,兩代人的思想價值觀念不同,互相影響,最終又達到某種程度的和解,逐漸彼此了解認同,今年這類話題也考查了3次。
社科
社會科學的文章通常是出現在第二篇的位置,當然也可能在第四篇,不過今年的12場統計到的題目中有10次都是出現在第二篇的位置,而且通常來說社科類的文章無論從文章理解還是題目設置上都相對簡單,是五篇當中比較容易的一篇。
涉及的學科話題也大都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關聯性,當然偶爾一些經濟學的理論文章也會暴雷難一些,
但總體文章比較友善,相比文學可控性更強。
在子學科中心理學是考查次數最多的,今年依舊有5次之多,而且許多都與網絡相關例如,社交媒體,購物網站,網絡中立原則等等相關話題對于人們心理認知的一些影響;
其次經濟學,社會學,行為學,考古學也涉獵,但是后兩者相對文章數量較少只有偶爾一篇。
科學
科學類文章有一篇而另一篇是沒有圖表的。
在今年的12次考試中,第三篇的科學文章幾乎全部是帶圖的,尤其北美卷的第三篇7場當中全部是有圖的,而且基本都是生物類相關。
生物學科中又尤以動物類居多,除了我們熟悉的靈長類動物,一些小動物也是SAT經常光顧的對象,蜜蜂,老鼠,蒙哥,海鳥,大雁,變形蟲等等。
當然也有2場是關于植物的,還有2場是遺傳學。
植物類的文章也是有跡可循,一般都是外來物種對本土物種的影響或者長時間后發生了進化侏儒此類話題;遺傳學則是利用DNA技術研究某動植物的進化過程,或者通過基因技術通過實驗來改造某種動植物。
按照SAT科學的慣例生物類的文章大概會占比約三分之二,而另外三分之一一般出現在第五篇,而且大多沒有圖表,
所涉及的子學科就要看學生的相關科學專業知識是否足夠豐富,但是基本還是以天文和地理為主。
在去年的第五篇中
天文學考查了5次之多,首次超過了地理地質成生物以外第二大考查學科,而地理也考查了2次。
并且
天文學的考查趨勢也逐漸呈現出專業性和先進性,像大家過往熟悉的八大行星火星和月球的考查逐漸減少,反而流浪行星,彗星,銀河系旋臂這些內容開始增多。
更有甚者會出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判斷宇宙最早恒星形成的專業話題,所以學生應該在天文學方面加強一下,加個NASA公眾號沒事看看科普小文也沒什么不好。
歷史
歷史通常來說是SAT五篇文章當中難度較大的一篇,而且近年來的考查趨勢來看,
非常著名的文獻原文或相關內容已經基本不會出現,無論從話題性還是時間性來看都更加趨于全面,比如去年連考3場印第安人也是不大可能會預測到。
官方給定的主題就是
立國文檔和全球對話,但是實際我們會發現無論是隸屬于這二者中的任何,
主題思想都無外乎于民權,政體,和價值觀。
民權方面就是大家熟悉的廢奴,黑人,女權,印第安人,勞工等等,這些也是AP美國歷史當中必考的重要話題。
在今年民權類話題占到了8場之多是最大頭,而且還考查了鮮有的勞工話題還是以全球對話形式考查,這類并不多,筆者印象里16年3月北美出現過一次關于菲律賓農民工的。
而政體方面涉及到的三權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考查最多的尤其又是以司法為主,今年的3場政體話題中2場都是司法裁斷的,還有一場是關于君主制的。
另一類會讓大家覺得
比較小眾都是關乎于美國的價值觀念方面,今年考查了十九世紀機器化時代替代人工的主題,這種話題考查上一次還是在17年12月亞太講的是機械化批量生產對人們審美價值觀的影響,只不過上次是以單篇形式考查。
總體來說,立國文檔和全球對話考查現在基本是五五開各占一半,但是主題來說民權還是大家主要準備方向,廢奴運動,民權運動以及女權運動的領袖和一些主流觀點還是要通過做題多去積累。
比如今年考到過威廉加里森雖然不是直接考查,但是大家要知道美國的“地下鐵路”就是這個人成立的組織美國反奴隸制協會所構建的。
同樣女權話題一般也涉及女性的投票選舉權,斯丹頓和安東尼也都是SAT女權方面的老朋友了,今年也有進行相關考查。
雙篇
雙篇文章是SAT考試的傳統項目,2016年改革后依舊保留,也是筆者個人覺得SAT較ACT考試難度上更加優秀的重要表現,這點從ACT2014年開始出現雙篇就能夠看出,而且雙篇題型的種類也更加豐富當然SAT也有“抄襲”ACT科學部分的圖表題。
下面來著重分析一下雙篇的規律
,按照以往來看歷年雙篇的考查都是以歷史文章為主科學文章為輔,比例大概在3:1的樣子,不過今年北美科學類雙篇幾乎占到了一半出現4次之多,而需要強調的是都出現在北美場次,也就意味著美高同學需要多加練習科學類雙篇以應對考區特點。
其實科學類雙篇文章本身還好只是內容更加豐富而已,和科研類文章中的多種假設理論有很大相似之處。但是
科學雙篇意味著同套的歷史單篇可能巨難。
而
亞太區這邊的雙篇全部都是歷史,歷史話題類的雙篇兩篇文章之間往往會呈現針鋒相對的情況,觀點態度大都截然相反,例如今年的8場歷史類雙篇文章中,有6場都是觀點態度不同的相反型文章,2場相關類型的雙篇都是關于女權的,可見女性權利需要重視這件事情沒啥好爭議的,只是出發角度不同而已。
題目
由于SAT官方給定的題型在2016年改革時就已經在官方指南的考試大綱中明確,一共三大類13種,而且在大的題目分類上面與ACT幾乎如出一轍。
即便每年都會有一些個別邏輯類題目出現在個別場次里,但仍舊不是SAT主要題型主要考查方向。畢竟這些事情應該留給GRE來做。
因此,
SAT今年的在題目方面的主要考查趨勢依舊在證據性和語境詞上,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command of evidence和word in context這兩點。
大家也能在分數報告上找到,所以相對應的題型也就是詢證題和詞匯題,
詢證題中還是
以雙詢證為主,不排除每次有一到兩道單詢證的出現,同時雙詢證可以結合細節或推斷進行考查,而且今年在雙詢證方面行數分散型和密集型基本持平,也就是對于定位和理解的考查各占一半。
詞匯題方面大家比較虛弱的部分依舊是動詞的考查和一詞多意的考查,動詞考查往往
涉及賓語甚至介詞的搭配語境粘著性更強,而一詞多意真的要看學生背單詞的基本功了。
除此之外
目的題的考查也幾乎是每篇都有的,
段落目的題往往是學生比較薄弱的部分一定要注重結構功能而非內容概括。
最后
圖表題當中確實
圖文結合題目的比例在攀升,純看圖就能做的題目也有,但是往往題干和選項會設置一些小陷阱,但是無非從正負和對象兩個維度進行判斷,提醒大家正負正確有兩個的時候,對象是否為圖表中所呈現的才是正誤的關鍵。
雙篇題目中互聯題依舊是老大難,但是往往學生過于關注回應行數的意思,卻忽視了回應者的觀點才是錯誤的主要原因。